2020-09-08 17:41 来源:世界品牌网
在3月23日至4月1日期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CIFST)对149家机构进行了一项行业调查。
在8月19日至21日举办的益生菌与健康峰会上,CIFST共收到了724份调查,并公布了调查结果。
据中国乳业研究会副会长兼益生菌司秘书长邵伟介绍,中国的益生菌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上,对益生菌的工业应用研究较少。
在中文学术期刊上搜索“益生菌”一词,发现在9,541篇相关文章中,90%以上与基础理论研究有关。只有大约6%与益生菌的工业应用有关。
另一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在益生菌生产技术的研究中,益生菌菌种的稳定性是最常见的研究课题。
近四分之三(72.54%)的益生菌生产研究与菌种稳定性有关。
邵还说,对于益生菌及其对有特定健康需求的个体的影响,目前还没有足够的研究。
邵强调,为了加快益生菌产业的发展,有必要对益生菌生产技术进行更多的研究。
益生菌在中国是一个快速增长的门类。中国保监会表示,该品类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方面表现强劲,2020年第一季度销量增幅超过20%。 在“益生菌与健康峰会”期间,中国益生菌研究中心编撰并发布了一份中国十大益生菌研究成果报告。 这些发现是基于CIFST发现的15000多篇相关科学论文以及行业调查结果得出的。 以下是十大调查结果的总结。 1. 益生菌与消化道健康 益生菌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粘附,减轻炎症。 反过来,它可以预防口腔疾病,胃炎症和溃疡,肠易激综合征(IBS)。 然而,不同益生菌菌株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需要循证验证。 2.益生菌与免疫系统 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增强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粘附。这反过来又调节了免疫细胞的数量,刺激了免疫促进因子的产生。 同时,这种效果取决于所使用的菌株类型。这些菌株的选择和支持免疫系统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3.益生菌和代谢综合症 肠道菌群的生态失调是引起代谢综合征的一个因素。 其中,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是恢复肠道微生物平衡,进而延缓代谢综合征发展的常用益生菌种类。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都集中在益生菌如何预防代谢性疾病的发病,但对其机制的研究还不够。 这可能是因为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因素是复杂的,而且不同的益生菌菌株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4. 益生菌和肠道轴 除了众所周知的肠脑轴外,肠道和其他身体器官,包括肺、肝、肾、肌肉和骨骼之间也存在着联系。 这个内脏轴可能成为药物开发的新靶点。此外,益生菌还可以影响不同器官的功能,带来健康效益。 同样,我们也需要更多地了解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及其对不同器官功能的影响。 5. 益生菌的选择和功能 益生菌的功效受其来源、饮食、宿主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由于我国各地都有酿造发酵食品的传统,这些都是筛选具有特定功能的益生菌的重要资源。 利用基因分型、表型和多组学作为菌株选择的方法,我国将能够开发适合不同个体的益生菌。 6. 益生菌和饮食 该报告称,还可以对食物、益生菌和新陈代谢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多的研究。这是因为不同的饮食模式和食物摄入会对益生菌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膳食纤维和植物制剂可以刺激益生菌在肠道的定植。 7. 益生菌和postbiotics 摘要后生化是指益生菌的代谢废物,具有增强免疫系统、保护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等作用。 目前,由于研究技术的限制,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蛋白质和多糖作为后生物制剂的候选。 从益生菌中分离代谢废物和进行功能性测试的能力将决定后生物市场能否扩大市场规模。 8. 益生菌和新技术 该报告称,一系列技术可以用来进一步发现益生菌的机制,包括全基因组测序、单细胞测序、宏基因组组、转录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学。 这些技术也可以帮助支持新一代益生菌的发展。 在工业层面,开发了益生菌的保护、干燥、输送和检测等新技术。 例子包括带着孢子出来保护益生菌和新的传递系统将益生菌送进肠道。 9. 新一代益生菌 新一代益生菌,如Akkermansia muciniphila等菌株具有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的能力和缓解代谢性疾病的潜力。 未来有必要对新一代益生菌进行功能性和安全性测试,并出台监管框架来规范其使用 10. 益生菌和食用安全 益生菌大多是从传统发酵食品或健康个体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在安全评估期间不会构成重大风险。 目前,最常用的菌株是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由于它们在食品中使用的历史悠久,所以食用起来更安全。十大研究结果